寒梅岁末雪中傲,迎春花开又一春,不知不觉又要过年了。现在的人们都说年味越来越淡了,其实不然,主要是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平时的生活用度和过年差不多了,就觉得过年和平时没有太大的区别。我们80后小时候生活水平远不及现在,那会儿一放寒假就数着手指头盼过年,过年不光有好吃的,还可以穿新衣服,现在想想过年最高兴的还是孩子们。
腊月刚到,我们自己家的几个大爷和叔叔都会到我七爷爷家商量着杀头猪。其实我们各家是都养着猪的,为什么杀我七爷爷家的猪呢?听我爸爸说,七爷爷无儿无女,每到过年小辈们都会去给七爷爷送钱送东西,七爷爷不想跟小辈儿伸手,所以我爸他们就想出了这个办法,说七爷爷养的猪好,变相地多给点钱。杀猪前一夜,我爸都会嘱咐七爷爷不要给猪吃食了。可每年杀完猪,猪的胃里都是满满的未消化的食物,七爷爷总是偷偷地把猪喂饱,不想它饿肚子。大人们干活的时候我也想帮忙,可总是帮倒忙。我唯一能胜任的工作就是给亲戚朋友送猪肉了,跑腿也是有奖励的,无论到谁家都会有糖果吃,虽然东西不多,但是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农村的年集五天一个集,赶年集可热闹了,买鞭炮、春联、各种各样的年货……那种人山人海的热闹场景,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那会儿最愿意跟着我爸去赶年集,大人平常舍不得买的东西在年集上都会给买,别提多快乐了!年集的热闹一直会持续到大年三十,但之后要过了初五才会重新营业,所以人们总会买很多的年货和食物,保证过个舒服的年。大街上街坊邻居遇见都会问:“过年的东西办得怎么样了啊?”“差不多了,不到年永远买不齐啊。”人们都哈哈大笑起来,连声附和:“说得太对了!”这可能也是年前的一种问候吧。
过了小年,家家户户开始大扫除,全家一起行动,把屋里的东西都搬到院子里,这时妈妈上场了,包得严严实实的,拿个大扫帚,开始清扫屋里积压了一年的灰尘。小孩子也别闲着,擦玻璃、干杂活,把家里从里到外彻底清扫一遍,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到了大年三十,这天一早,基本上每家每户都会贴春联和“拦霉钱”,每个门上都要贴,有养东西的要贴上“六畜兴旺”,大门口要贴“出门见喜”……好多好多的春联,贴完之后家里五颜六色的,可喜庆了。到了晚上看春晚、放鞭炮,比比谁家的鞭炮响,谁家放得多。初一穿新衣去拜年,每家都会给压岁钱,虽然不多,但在孩子们心中那可是“巨款”了。大街上,小伙伴们聚在一起,拿出各自挣的压岁钱,大摇大摆地走进小卖部,买心仪的零食去。
这就是我们80后小时候的年味,那个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过年的时候小伙伴聚在一起,放鞭炮、吃零食、做游戏,简单又快乐。虽然物质生活不及现在,但快乐一点也不少!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80后的我们已经长大,成为爸爸妈妈,有了自己甜蜜的负担,肩负起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和担当。小时候简单又快乐的新年就让它在记忆里,永远的保存着,慢慢回味!
(Free Land超市区 徐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