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经典之作,讲述了民国时期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历程,书中的人物被困于婚姻、职业、人生等各种围城,难以自拔。其主要内涵是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它告诉人们,人生处处是“围城”,没有结局,存在着永恒的困境。婚姻、职业、人生也罢,工作也是如此。我们在工作中,同样面临各种各样的围城,比如:业务交流不畅、争论不断,35岁职场现象等。形成围城的原因有很多,需要我们结合现实情况分析对待,方可破解困境。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跳出工作中的围城呢?
首先,要心怀空杯心态。功夫巨星李小龙也非常推崇这句话:“清空你的杯子,方能再行注满,空无以求全。”一只杯子,如果装满水,自然无法再往里加入,上限也就注定。而一只空杯子,却有无限可能,装入水就成了一只普通的水杯;装入咖啡,也许就是一杯星巴克。一杯水与一杯星巴克的价值,结果不然而喻。我们要心怀空杯心态,将过去归零,与时俱进,增加自身能力,做一只高附加值的杯子。
其次,要摒弃经验主义,乐于听取他人意见。职场中有一个35岁现象,35岁的打工者属于职场老人,处于求职产业链的低端,备受歧视。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身处该年龄段的大多数职场老人缺乏持续学习的能力,常常按照经验主义开展工作。当别人沟通业务时,第一反应是拒绝听取他人意见,固执己见,无形中放弃了沟通学习的机会,长此以往自身能力并没有跟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原地踏步,最终成了职场人员优化的牺牲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要乐于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第三,学会换位思考,尝试从对方角度思考问题?!度嗣袢毡ā酚姓庋欢位埃?ldquo;其实我们都没错,只是因为我们所站的位置不同。凡事换位思考,人生就会豁然开朗。”工作中,比较容易出现业务争执的情况,而且往往会争得面红耳赤。其实,双方都没有错,问题在于双方站的角度不同,争论必然出现。如果出现争论时,双方都能够各退一步,尝试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那么,既能化解矛盾、减少争论,又能开拓视野、发散思维,从多种层面去看待问题,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后一点,要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能力的不断提升,是自我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唯有不断学习,提升能力,才能打破35岁职场围城。职场中,企业往往会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而培训效果差异归根结底在于,人员是否有持续学习的意愿和能力。同样的培训课程,有的人学到了真才实学、学以致用;有的人敷衍了事,自然不必谈有什么效果。清代王国维引用三句古词来形容学习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学习不是学生的专利,而是每个人人生中的必修课,是否能够持续学习更是决定了人生的层次。如果单纯局限于学校中的书本知识,我们的人生也许就只能“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踏入职场,故步自封,坚持经验主义,必然会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职场里的人想逃出来,职场外的人想冲进去。身处职场中的我们,唯有不断学习,增强自身能力,方可破解35岁职场“怪圈”;日常工作中,心怀空杯心态,摒弃经验主义,尝试换位思考,化解职场争论,才能够帮助自我跳出工作围城,到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做围城外的职场人?!?/div>
(总经理办公室 郭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