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合同是企业日常经营中常见的,签订之前需要经过必要的审核,审核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审核合同签订对方主体
首先,要对对方经营主体资格进行核实,查验对方的生产资质情况和经营现状等。其次,通过微信、电话、现场考察等方式去了解对方情况,做好信用调查和信用分析。上述措施的目的在于准确了解对方的实际经营情况,降低签约的经营风险。
2、审核合同金额
首先,对合同约定的产品规格型号、数量及单价情况进行核对,然后对合同单项金额及合同总额进行加计审核。现实情况,往往存在单项金额与数量的乘积金额错误,总额求和数错误等情况。其次,合同金额处,尽量做到价税分离,而且要明确发票的类型,明确税率,明确发票的具体开具时间。发票的类型会影响税收优惠的享受,所以合同中一定要明确。发票的开具时间可能会影响到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因此应选取适合己方的发票开具时间。
3、审核支付方式
在合同中应明确具体的价款结算方式,是提前预付、货到付款还是分期付款……分期付款要明确每次付款发生的具体情况,比如签订合同后XX日内,付款XX%;货物生产进度XX,付款XX%;货到后XX日,付款XX%;留置XX%质保金……
4、审核标的物
首先,合同应该明确约定标的物的质量标准,包括标的物的品种、规格、技术标准等。其次,明确标的物的检验条款。包括检验的时间、地点、检验标准、通知标的物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时间期限。比如:标的物到货后XX日验收,验收参照合同检验标准,对检验不合格的不予验收等。
5、审核违约条款
违约是指:不履行义务、部分履行义务、不适当履行义务、迟延履行义务等。这方面需要重点关注违约的解决方式:继续履行、维修、更换、赔偿损失等。合同中尽量添加一句话:若对方单方面违约,我方包括但不限于货款、利息、利润、律师费、误工费、差旅费等一切违约成本,应由违约方全部承担。
6、审核合同争议解决条款
合同中约定出现争议时可以采取的方式,包括协商、鉴定、仲裁和诉讼,尽量明确采用哪种方式解决争议。
7、审核合同签约地及签章
合同签约前,应该明确合同签约地(尽量选择己方签约地,以此解决后期合同争议诉讼法院属地管辖的问题)。
合同成立可以以签字为准,也可以以盖章为准,签字优先。如果对方的签字人是法人代表,要求对方出具法人个人的身份证明、营业执照副本、或工商局出具的法人资格证书;如果对方的签字人是业务员,则需提供法人代表的授权委托证书和业务人员本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因此,建议采取盖章,并经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授权的人签字后生效的方式。
(总经理办公室 郭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