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乡随俗”很重要
几个月前回老家,发现镇上新开了一家连锁超市,超市的名号不算小,在全国来说也差不多要有几十家连锁店,可是进店的顾客却并不太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同一条街上,还有另外一家“本土”的小超市。小超市的主人就是我们镇上的居民,时令商品的价格随着店主的意愿轻松地上下波动,以吸引着顾客的到来。
跟那家连锁超市的管理人员聊天,很快就听出了他们购买力严重不足的原因。店面每次对促销商品的选定都要先报予公司总部审批,这样店面拿到准行令,就已经是三四天之后了,节庆商品的行销大受影响。而且价格的执行,几乎与城区价格一致,没有顾及农村顾客群体的消费水平,这也是造成门可罗雀的原因。
因此,要想让一个企业在一个地方得到长远发展,就必须要植根于当地的实际并因时而变。
肯德基作为成功引入中国并得到壮大发展的典型,来源于它对主配料中国化的施行。而鲁菜作为昔日八大菜系之首,如今地位摇摇欲坠,主要在于它无论置身于何地,都改不了大葱、大蒜的大量主配料应用。
公司自采的开展和采购部的统一整合,使低廉商品的采购与销售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如果节庆时间或平时,抽奖或换购活动也由公司统筹安排的话,真正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就上次的方便面换购来说,东方店的消费主体是中老年人,他们对方便面的消费需求并不大,所以这次活动的行销效果收效甚微。但是在学院店,就拥有了极大的诱惑力。可见,消费主体的差异直接导致活动不同的结果。
我们社区店的定位,成功地在大商超与便利店的夹缝中赢得了一席之地。而现今的各个店面,因着不同位置形成的不同的消费群体,也应该有不同的营销策略,而不是统一不变。“入乡随俗”的营销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东方店 赵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