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玩偶
最近我们家热闹了起来,这都是因为增添了新的“家庭成员”。
这两个新成员其实是女儿的玩偶。一个是女儿小时候的布娃娃,一个是一幅碳铅画中的小妮子。
女儿上初中的时候,还经常跟她老爸瞎闹腾,你掐我一下,我袭你一把。玩笑开大了难免会恼羞成怒动起真格的来,“摔跤”“打别腿”是常有的事。眼看要吃亏了或是没占着便宜就噘着嘴儿来找我这个裁判告状。可一转眼又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每每都会惹得我说上一句:“臊不臊啊,都多大年纪了,闺女没闺女样,爹没爹样的。”她也回我一句:“谁让家里就我一个小孩的,又没人跟我玩儿。”我听这话也对,都是“一孩化”惹的祸,这也是独生子女成长中的弊端。
稍微长大以后,出于女孩儿家羞涩的缘故,女儿就此收敛了许多。可是“挑衅”的本性未改多少,只是转移了目标和方式。不知从啥时候开始,女儿瞄上了她的玩偶,那个通身橘红色绒毛的布娃娃。女儿自称“大晗”,我便给她取名为“二晗”。
有一天,大晗临摹了一幅速写画,画中穿着碎花小袄坐在门前吃面条的小胖妮子惟妙惟肖眼睛传神,萌态可掬。画一出炉,我们全家就立马喜欢上了她,她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了“三晗”。哈,这回家里一下子变成了“姐仨”。女儿自然以“大姐大”身份自居,但对那“姐俩”疼爱有加,有时又会说教一番,偶尔也来个小小的恶作剧。如此也减少了平日里的一份孤单。自此以后女儿这个机灵鬼只要遇到有求于我,又自觉“不正当“的事就会拿那俩妮子说事儿。“妈妈哟,今天二晗说上学累了,让您帮忙给洗洗袜子。”明天又说:“妈妈哟,三晗说想吃炸薯条了,让您给她做。”要是碰上犯个小错看我不高兴就会说上一句:“妈妈哟,二晗说知错了,对不起噢。”就是放学一进家门也不忘嚷上一句:“二晗、三晗今天听话了吗?要多帮妈妈干活儿。”你别说,这么一招一式的几句简单调侃的话让我心里觉得暖暖的很贴心,也使琐碎的生活有了生机。
快乐无处不在,只要你善于发现和营造。它既是跟孩子感情沟通的途径,也活跃了家庭气氛,同时还能给你骤添几分小愉悦。
(物业部 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