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面临改革
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国内零售企业再次走到了变革的十字路口。业界认为,以往单纯靠规模驱动企业发展的时代面临终结,零售企业亟待找到新的盈利增长点。
成本上涨利润缩水
“国内零售业从起步到成为流通领域的中坚力量,仅仅用了不到20年。但这种靠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增长模式正面临终结。”经济增长放缓、消费意愿不足是影响零售业增速的重要因素。从企业运营层面看,人力和租金成本不断上涨让零售企业的发展遇到瓶颈。有机构预测,未来三年,将是零售企业门店租赁到期的集中阶段,其将不得不面对门店续租上涨甚至续租失败的风险。
目前,人工和租金成本是企业的刚性成本,企业迫切需要更大的利润增幅来抵消这些成本。但目前零售业利润的主要来源是通道费用、物业出租利润、投资收益以及预付卡沉淀资金,通过商品差价所获得的利润比例却在下降。在业内人士看来,不看重商品经营,必然导致企业对市场判断和价格控制的失灵。企业改变盈利模式、提高核心竞争力迫在眉睫。
提高效率解决问题
对于超市而言,主要的经营模式是代销。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模式最大弊端就是供应链不透明,因此产生大量随意性退货,导致供应链效率低下。“以减少退货为切入点,推动退货管理,提高供应链效率是大势所趋。”
百货业态由联营改为自营模式也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不少百货高管都认为,自营可以提高核心竞争力、提升顾客忠诚度、改善毛利水平以及降低交易费等。
据了解,王府井百货北京地区的所有门店已实行统一采购,并且正在尝试自有品牌的开发,这有助于百货业提高利润空间。
在消费升级、消费者面临更多渠道选择的情况下,创新经营模式也成为零售企业再增长的引擎。“从外延来讲,创新意味着开发新市场和开拓新业态。像步步高看准三四线市场的商机,发展购物中心业态,在今年形势不好的情况下保持了销售额和利润的持续增长。”“从内涵上说,创新需要优化流程和改进管理。华润万家采用移动供应链管理,使订单的满足率能达到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