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还没结婚时,娘家那边有两家卖烧饼摊,靠南面的是一对中年夫妇,卖“泰山烧饼”,北面的是一对小夫妻,主管“北京烧饼”。说实话,两家烧饼差不多。“泰山烧饼”葱香扑鼻,“北京烧饼”外香里酥,不过到南面买烧饼的却比北面的人少很多,而且都是年轻的买完就走,北面的却是一些熟面孔,年老的多一些。
本着好奇心的我想去看看为什么,于是抽了一天没事就去南边买了一次,来到摊前看到一个中年妇女在做烧饼,而中年男子在烤烧饼和卖烧饼,中年男子看了我一眼,问我:“一块钱一个,要几个?”我说:“五块钱的吧!”之后男子也不多说,麻利地给我了五个,收了钱就继续忙他的了。
下午,我带着弟弟,来到北边的摊前,人很多,就等了一会,北面这边是男子做,年轻女子烤烧饼、卖烧饼,年轻女子在干活的同时还和顾客家长里短地聊着天,看上去和顾客都很熟的样子。
轮到我的时候,我问:“有糖烧饼么?那女子笑着说:“有,一块钱一个,给谁买的啊?”我说:“给我弟弟吃。”年轻女子说:“新打的有点热,晾一会儿再吃,别烫着孩子。”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不认识我还这么关心。我说:“谢谢你,你人真好!”那女子笑了笑,说:“应该的。”我把五块钱递过去,年轻女子给了我六个,我一看愣了,问她,她说:“见你有些面生,好像不常来,多给你一个就算见面礼了。”给我感觉这人真会做生意,以后不来买她的都不好意思。
看着小两口忙碌的样子,我明白为什么他们摊前总是忙的原因了,因为多说了几句话,便让顾客再次临门。和我现在的工作也是一样的,在收钱的过程中多一句话,收完钱多一句话,对我们来说只是一句话的事,而对顾客而言这是对他们的尊重、关心。 (学院店 宋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