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只要牵涉到蔬菜安全,总能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经历了前段时间的毒韭菜事件,人们开始谈农药而色变。有些有条件的单位或个人甚至在近郊自建菜园以保证自己的饭桌安全,但对于日常蔬菜消费,这还是杯水车薪。
我们不知道如今出现在市场上的韭菜是否最终“消毒”成功,但是我们看到的是与以往相比,农户在使用农药和化肥的规模上已经远远超过前几年。菜农自己称:“大棚菜基本就是在农药中泡大的。”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一些农户将农药当成了唯一法宝,拼命用药,以使蔬菜免遭病虫害“毁容”。除了农药,菜农还会想别的办法来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使用各种激素类的添加剂已经见怪不怪。比如西红柿的收获期较短,为便于运输以及在上市时有个好的品相,很多时候都要打催红剂。虽然蔬菜专家一再提倡要用低毒和无毒的生物性农药,用人工捕虫,但这些替代办法往往成本偏高,在现有这种一家一户小规模种植占主导的蔬菜产业框架里,菜农显然无法抵制价格低廉的高毒农药的诱惑。
现在的消费者买菜也基本上是以卖相、外观为标准,越漂亮的蔬菜价格虽高,也愿意购买。那些表面存在病虫瑕疵的蔬菜,即便无毒,口感好,通常只能卖几毛钱一斤的垃圾价,很多时候还卖不出去。现在的“菜篮子”日渐畸形,流行“以貌取菜”,而不是按质量和口感来定价。当然,我们无意抱怨消费者“以貌取菜”,因为蔬菜的生产现状很难杜绝和区分蔬菜是否有毒。
丰华超市针对蔬菜问题的严重性和消费者的迫切需求,认识到只有在无公害蔬菜的供应上取得先机,从基地抓起,才能确保蔬菜质量,让市民吃上放心菜。基于这一社会责任,超市从去年开始与安丘市社合作,在各乡镇建立了十二个蔬菜基地,统一组织生产。蔬菜基地为从源头控制蔬菜农残超标现象,改变了原先散户种植管理的生产方式,推进专业合作社统一管理,以增强农户生产的集约化,为蔬菜质量上了一道保险。同时通过土地流转或反承包方式,统一生产布局,推进园区化、基地化、标准化生产。超市和基地实行产销对接,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以此为基础形成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
为更好地消除违规销售或滥用高毒农药现象,一是实行责任制,由专人购进农药,专人分发到菜农使用。二是由安丘市农办对辖区内的农资店、农药店统一管理,不准售卖假农资、高毒农药和国家明令禁止的添加剂,明确处罚措施。三是对蔬菜基地的农户签订承包合同,明确承包方必须规范使用农业生产投入品,一旦发现违规使用禁药,则立即清除。例如,今年一农户姜地偷使高毒农药被发现后,立即全部用推土机推平,使之损失七万余元,并且取消承包资格,无偿收回发包土地的使用权,对土地附着物和相关设施不作任何补偿。农民损失虽然可怜,但如毒菜流向市场,损害的却是全基地农户的利益。四是基地除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外,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恒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和检测工作。聘用了专职农产品质量监督员,确保每天有专人到各菜地巡查。这些措施的实施,确保了无公害蔬菜的生产。
为更广泛地服务于市民,推动健康消费事业,并让市民朋友便于区分,最近我们在丰华超市各门店设立了安丘无公害蔬菜专柜,消费者花和普通蔬菜一样的钱就能吃到无公害蔬菜。
(连锁超市 张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