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参加了姑妈朋友的一个聚会。大伙找了一个茶馆,坐下来聊家常话。女人嘛,三句话离不开丈夫和孩子。一个姐妹的话匣子打开了,她滔滔不绝地吹嘘着自己出国留学的儿子,说他如何申请到美国高校的奖学金。“每年四万美元呀,折合人民币三十多万呢,他还准备读硕士,将来留在美国工作。”她夸张地用手比划着,说得唾沫星子直溅。大家“哦哦”地应酬着,面色都不太好看。我知道内情,在这伙老姐妹中,有三人的子女工作没有着落,两人的子女没有考上大学,还有一人的儿子正在强制戒毒。于是,我赶紧把这个话题岔开。
谁知这位大姐谈兴大发,丝毫没有察觉到大伙的尴尬,竟然硬拽着这个话题不放。她问:“你们的小孩怎么样,也都混得不错吧?”这句问话,触疼了几个老姐妹的心,大家有的摇头,有的叹气,气氛一下子就低沉了下来,谁也没有兴致喝茶了,大家心事重重地坐在那儿。这时有位阿姨说:“哎呀,我还忘了要买菜呢。”说着起身告辞了。其他人见状也纷纷推说有事,一个接一个地走了,好端端的聚会就这样不欢而散。
俗话说“见了秃子别说头发少”,每个人都会有痛处短处,即使你是无意的,甚至是善意的,但只要你在言语中戳着人家的痛处,点到了人家的短处,那都是不适宜的。
说话不能只图自己痛快,不考虑对方的心情和处境,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也不能以“说老实话”搪塞,更不能以“炮筒子”自居。话到嘴边要想一想,能不能说,说到什么火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话到唇边顿一顿”,这样,我们的生活会更和谐。
(民生店 赵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