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对老年夫妇,也是《丰华报》的忠实读者,只要看到超市服务台有《丰华报》,老大爷就会顺手拿一份,然后大体翻一下,当看到有我的名字,他腰板儿往后一挺,朝我竖起大拇指,重重而又夸张地说一句:“才女!”这让我既羞涩又惭愧。基本每每如此,就这俩字,也不多说,可能是找不到别的形容词了。
那天我还遇到一个顾客。他双臂弯曲,撑在服务台玻璃柜上,认真地看报纸。他频频点头,还嘟囔了一句:“小故事还不错。”过了一会儿,他对着我说:“这是你吗?”他凑近我,指着报纸上我的名字说。我答应着。他点点头:“挺好的。”“哎呀,不好,都是些大白话,没什么技术含量。”我扭扭捏捏地说:“你看人家写的。”我把报纸翻到另一版,接着说:“让人看不太懂,感觉好有深度,好有内涵。”他笑了笑,语重心长地说:“还是普通人多,能让老百姓看懂的就是好文章。”“你写得太保守,可以再张扬一点。”这位顾客偶尔会对我的文章做一番评价。我辩解道:“主要是自己头脑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有自己擅长的才能写出来。就像经济一类的,脑子里没有东西,根本写不出来。”“那你平时可以多学习嘛,看一下关于经济方面的书籍,增加知识面,扩展一下思维,这个社会不学习是不行的。”“唉,确实如此!”这话让我自惭形秽,想想自己如此懒惰,也是恨铁不成钢。
关于写作,有时候水到渠成,便会顺理成章一气呵成。或有时灵感突然来了,我就必须立即抓住它,生怕让其溜走成为过往云烟。而有时却为找不到好的题材而发愁,只能拿着笔尝试着写。写了一会儿,一看不行,推翻,重写,再不行,推翻,再重写。就这样反反复复,在纸上乱写乱画,脑子里像老汽车一遍遍拿钥匙轰,就差那么一点儿打不着火,又兴奋又痛苦。
而写作不应该给我们带来痛苦,我们要看到它对我们有利的一面,正如傅雷先生在《傅雷家书》中对儿子傅聪说得那样:“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地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其中第三条是:“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我想,这也是我们写作其中的一个目的。
(高新店 仪娟)
小编感悟:人生处处皆风景,关键在于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与一颗深挖美的心灵。本文紧扣自己与写作这个主题,从两位顾客对自己文章的不同评价写起,用真实而细腻的动作描写和朴实无华的对话,向我们展示了自己和顾客的交流过程以及自己对写作的感悟。但文章最感人的地方不在于顾客、作者谈了多少关于写作的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的真诚与善良的人性美才最让人倍感亲切。不论是顾客对于作者的朴拙赞美和善意建议——只有对自己的孩子才会这样说:“这个社会不学习是不行的”,还是作者对于顾客的真诚交流,虽然近乎一杯白开水,但一切都是从心而出,自然而然。不见任何雕饰,干净的叙述、特别是干净的人间真情,使得文章以其特有的温度从报纸一角生出翅膀,铺展开来,温暖着这整一个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