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记得年小的我,在面对父母的唠叨时曾经祈祷长大后千万不要活成父母的样子。但是随着自己孩子的长大,我讶然地发现自己竟然在不知不觉中也逐渐活成了父母那爱唠叨的样子。
天气冷时我会对孩子说:“天气预报说了今天降温,要多穿件衣服。”在饭桌上我会不厌其烦地对孩子说:“吃这个,再尝尝那个,多吃点……”平时经常说的就是:“你不要……,你这样……吧。”每当这个时候,孩子总会显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其实想想,天气冷孩子自然会明白穿厚点的衣服,但相比于父母的决定,孩子更愿意执行自己的选择。即使是孩子没有接受我们的提醒,我们不去命令或者对孩子唠叨,孩子在走出房门感受到外面的寒冷时,自然也会对自己负责,会跑回来对我们说:“天气预报真没骗人,今天好冷,妈妈帮我换件外套,上学要迟到了。”但是如果父母强制要求,孩子反而容易出现逆反心理。诸如这样类似的小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反观现在的自己,其实已经潜移默化地延续了父母那爱唠叨的基因,现在反馈给了自己的孩子。回想自己曾经别扭的感受,有时候也反思自己是不是不应该这样呢。
儿女们总会责怪父母,过多地干预了自己的人生。长大后才意识到,这些催促和干预的背后,是父母满满的担忧。父母可以对自己省吃俭用,却从不吝啬对儿女的“投资”,只要孩子喜欢的事,父母不管采取何种方式,都要帮孩子实现。这注定“亏本”的投资,他们却甘之如饴。“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作为子女,多陪父母聊聊那些生活中的“鸡毛蒜皮”,少一些抱怨,多一点体贴;少一些分别,多一些陪伴,大抵就是父母最开心的事了。
(财务部 房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