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在创业的时候,有一次开会后嘱咐傅盛一定要做好会议记录。周鸿祎天马行空地讲了好久,傅盛不仅把内容全记了下来,还仔细研究每段话之间有什么联系,如何串起来,直到半夜两三点。第二天一早,周鸿祎办公桌上就放了一份非常整洁漂亮的会议记录。傅盛还把所有的口语化语言变成有重点、有摘要的书面语。几小时的会议,内容清清楚楚展现在了三五张纸上。从那以后,周鸿祎所有的会议记录都是傅盛来做。
那么问题来了,你认为傅盛这个行为背后这是态度驱动,还是能力驱动?这实质上是态度问题。甚至可以说,多数的能力问题,实质上都是态度问题。所谓的“有态度”,就是你在每一个关键节点都善用选择的力量,一点一滴,调高你的人生天花板。很多职场人之所以交出来的成绩马马虎虎,平常总是给领导、同事挖坑,原因往往不在于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凡事及格就万事大吉,对自己没有要求,对工作也没有要求。而顶尖高手,往往在常人注意不到的小事上都展现出一流水准。这也是很多普通人无法成为高手的重要原因。
这个世界属于有心人。人这一辈子能够走到什么高度,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绩,早就被你的一举一动注定了。你是不是能够精益求精地解决问题,遇到瓶颈时有没有积极地学习和训练自己,你有没有强迫自己死磕问题,你最终走向的结局是不一样的。要知道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你是不是有心,结果大不相同。
有人曾经问画家尤勇:你从小就学画,是不是因为特别喜欢画画?尤勇回答说,自己之所以不断钻研这一行,不断地去学习训练自己,是因为对现状的不满意。他还补充说:在我们这一行,有一个词叫“极致的追求”,这是所有匠人不断精进的重要原因。你不断地钻研下去,单纯是因为你认为自己可以做得更好,但是你拼尽全力却依然做不到。把这种“极致的追求”称之为“神圣的不满”,真的是再合适不过了。真正有态度的人,要敬畏自己内心深处的标准,主动思考:我有哪里做得不好,我有哪里能做得更好,我该如何精进才能解决问题……
职业生涯不是三年五年,而是三十年五十年,甚至可能是一辈子,在这期间你会遇到无数次选择,指导你做出选择的就是你的态度,因此决定你能够走到多远的,也是你的态度。
所以不要以为江湖太远,你就可以放弃自己的坚持和态度,反而就是这些东西能够决定你能在江湖上走多远。
(丰华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