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公司年度工作部署,本报编辑部立足本位对中华传统文化作了一些粗浅的解读传播,传播落实于通讯员年度培训交流活动之中。目前,已结束了关于“源头”探索——《道德经》的培训,以《黄帝内经》为主导的传统文化与生命健康培训也已完成上半部分。系列培训交流的主旨只有一个:增强员工关于中华传统的“文化自信”。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断绝的文明。但历史上屡遭朝代更迭、战乱兵燹和黑暗统治给传统文化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事实,使得传统文化受到各种怀疑和打压,与民族自信心一起风雨飘摇。没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是不可能有未来的,没有对本民族传统文化自信的国家、社会是不可能真正强大的,也是没有灵魂的。对于企业而言,增强“文化自信”必然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具体内涵的宣传普及来实现。
我们的具体做法就是通过《道德经》的培训交流,让员工认识到——“道”是宇宙万物与一切生命的源头;了解无极与太极、太极与两仪以及“河洛”文化、《易经》的符号意义;通过孔子向老子问道的故事,知晓“道”是“儒”以及其他各家的共同源头;借助“有生于无”思辨关系,明晰“无”对“有”的巨大指导意义;熟悉“无为”的真实所指,推断“无为”对无所不为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于国家、社会和企业的治理意义……从交流中员工深刻认识到,今天讨论“文化自信”绝非自壮声色,煌煌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确是有魂有魄的文明,是一脉相承源远流长、蕴藉无限生命活力的文明,是博大精深崇尚“王道”与人类大同、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文明?;纳裰?,以《道德经》为代表的诸“经”无疑是横亘于日月星辰之际的长虹,经天纬地,气贯山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作为“奉生之始”的《黄帝内经》等传统中医和养生文化的培训,为员工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认识华夏文明神圣而高妙的生命模型——“藏象”生命系统,这种以“炁”为尊、有别于西方解剖学的能量运作及认知、治疗模式;一炁周流以及炁对生命的存续意义;炁的寄托——五脏六腑的生克制化、表里对应和别通关系,五脏六腑的性格决定生命个体的性格;炁的寄托——十二经脉以及奇经八脉与能量走向;八纲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以及落脏为本的中医治疗原则;营内、卫外以及养炁的根本养生原则……从中员工可以对养生文化、中医文化、修炼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建立起比较规范的对生命与健康的思考框架,切实建立起对于本民族健康文化的信心?!渡衽┍静菥贰痘频勰诰贰赌丫贰渡撕硬÷邸返然曰途拗?,宛如一座座长夜之中的灯塔照耀在泱泱华夏的天空,护佑着这个多灾多难但坚不可摧的民族,并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着坚强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没有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没有精神支柱,就会“失了魂、落了魄”。我们将始终不渝地坚持“文化自信”,问道祖先、追根溯源,视中华传统文化为珍宝为生命,自觉接受中华文明的洗礼和滋养,自觉遵守与捍卫传统文化的教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掌握规律,积极作为,让每一位员工获得职业、身体和心灵的成长,让每一位接受我们服务的社会成员都感受到我们爱的奉献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呵护……
(本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