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内审的再认识
不久前参加了省内审协会组织的内部审计培训,对内部审计规范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学习,对内部审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内部审计由原先传统的被动审计转为主动审计,博采众长,在标准与制度的前提下依据规则展开,更强调后期效果。企业要想实现科学管理,必须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控制、评价等职能。
一、内部审计的主要作用
1、监督作用
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最基本的职能。现代内部审计的目的除了通常意义上的审查账目和报表,还应包括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并及时提出积极、合理审计建议;审计的作用不仅在于揭示差错和弊端、维护制度、流程落实,还可以改善经营管理,维护企业的利益。
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对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领导者因为时间或精力上的限制,不可能对所有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管理,这在客观上对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审计的监督机制,要求企业按既定的目标规划认真履行职责、发展经济,同时也要揭露违法乱纪、贪污腐败和损失浪费等经营活动的不足,达到加强企业控制、完善企业管理的目的。另外,随着管理水平要求的提高,内审的作用将不仅限于事后监督,更多是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它将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
2、控制作用
内部审计不仅对企业的基建工程、采购、修理等项目立项、预算进行事前调查,对项目的施工、采购过程进行事中管控,及对项目的决算、竣工交付使用情况进行事后审计,还对企业内部部门负责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审计,同时对经营部门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公司正在使用的预算软件就是对工作流程经营管理的一种有效控制。
3、协调作用
内部审计工作涉及到各个部门间的沟通了解,综合性强,在各部门之间开展工作时,经常起到沟通协调的作用。另外,内部审计在部门风险管理中,也起着协调作用。不仅各部门有内部风险,而且各管理部门还有共同承担的综合风险,内部审计人员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可协调各部门共同管理企业,以防范其带来的风险。
4、评价作用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规模日益壮大,经济评价职能也显得日益重要。为了推进企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完善企业的内部管控体系,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率,另外管理者也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对内部管控进行独立检查和评价,对内部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及风险管理情况、干部提拔任免进行评审,并对经理管理提供一定的协助工作,保证其经营决策依据的正确性。
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目前多数企业由于内部审计成立时间短,发展相对缓慢,存在不少问题,不利于企业内部的监督和管理。
1、内部审计人员的水平偏低。主要表现为审计人员专业水平有限,业务实际操作能力、胜任能力不足,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缺乏内部审计的手段和技巧,影响了内部审计的工作效果。
2、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效支持有所欠缺。根据《省内审工作规定》“因工作需要,内审机构应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董事会等权力机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并向其汇报工作,本单位有关内设机构及个人不得对审计执行工作拒绝和阻碍?!庇捎谀谏蠊ぷ鞯奶厥庑?,工作上常常遇到被审计部门的反对和阻碍,有的甚至打击报复。如果企业对内部审计的特殊性认识不够,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得不到有效支持,审计工作开展就受限。
3、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授权有限。根据省内审工作有关规定:“企业可以在管理权限范围内授予内部审计机构通报、警告、收缴违规资金、责令改正等权利”,如果企业授权不够,就会导致内部审计工作执行缺乏力度,对问题部门和个人缺乏一定约束力。
内部审计是否能真正发挥其职能,主要在于审计的内容和质量、企业的重视程度和被审计部门的接受程度以及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正确认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对完善企业管理,促进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审计部 刘志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