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准线决定管理走向
不论管理的出发点与结果怎样,其实衡量准绳无非一条:利益。具体体现在得失、收放、境界等多个方面。
一、从得失看管理,体现的是管理的目的。本质是利益――是把管理者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放在首位,还是把多数人利益放在首位。如果是后者,管理呈现的状态就是乐于分享,以及财散人聚。分享企业的一切资源,普通员工就会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不讲条件地投入智力、精力、时间和自己的其他资源,致力于日常工作以及创新性工作,企业各项工作自然就蒸蒸日上。而同时,分享的氛围自然会形成,更不需要企业投入多大精力进行所谓管理――即使必要的管理,也会降到最低限度。这是企业的“自运转”状态。相反,如果是前者,管理呈现的状态就是利益霸权,以及财聚人散。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然阴阳移位,人心涣散,上则权力横行,下则牢骚满腹,人才不断流失,管理日趋疲惫。
二、从收放看管理,体现的是敢不敢放权。如果把管理者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放在首位,在管理过程中,容易呈现几个极端:高压、揽权或者放纵部分人中饱私囊。管理高压主义表现为老子天下第一、说一不二、罔顾他人想法、拒听他人意见、一派帝王思想、丧失民主意识。另一方面,在涉及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冲突的时候,要么明目张胆地维护个人利益,要么不敢大张旗鼓地进行管理,不敢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创新。在这种氛围下,企业员工也从一位参与者、创造者蜕变为一个权力制衡下的工具,一个庸庸碌碌混日子的人,丧失了创业激情与做人的基本准则。
三、从境界高下看管理,体现的是管理者的胸怀。由于利益霸权的存在,导致管理思维局限、行为局促、色彩阴暗。体现为:全员视野狭窄,拘泥于一点小事扯虎皮拉大旗紧抓不放,貌似有板有眼认真管理,实则不辨是非唯权是从,助长形式主义与犬儒作风,导致重复管理、过度管理,割裂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正常关系,阻碍了企业健康发展;凡事只看到自身利益而漠视社会利益,不想与社会分享资源,不想与社会构建积极频繁的互动关系,固步自封,夜郎自大;不敢坦露自身缺点,千方百计掩盖错误与不足,而不是光明磊落雷厉风行进行整改;不重视公平公开原则,工作中没有统一标准或实行多重标准,致使管理陷入被动和混乱。总之,企业行为特征是胸怀狭窄、行为局促、缺少生机。
利益分配决定管理走向,如果不合理处理利益关系,管理本来就是个笑话。只有让利益晒在阳光下,乐于分享,乐于授权,企业才能走上阳光大道。 (安全督查服务室 彭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