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以来,在各个部门、各位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丰华报》顺利刊出12期,发挥了弘扬诚信文化、宣传企业风貌、反映员工呼声的作用。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编辑部就来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与各位员工共勉。
一、进一步提高投稿热情
从近期征稿情况看,大多部门都比较认真地对待投稿问题,每期投稿数量均超出征稿计划,但部分稿件从篇幅到内容看暴露出热情不高的问题。
创作的热情源于生活,生活之火燃烧到什么程度,就爆发出什么样的热情。人生百态五味俱全,只要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细心体味,抓住要害,写作时便如行云流水,飞珠溅玉;反之,不留意观察,才气再大,也终将江郎才尽、灵性泯灭,写不出生动的作品。
有些员工投几次稿后未被选用,难免出现抵触情绪,消极投稿。要知道“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想“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是不现实的。提高写作能力不在朝夕,不经艰苦砥砺难有甘甜硕果。
二、继续挖掘文章主题
部分稿件立意新颖,但剖析还欠深入。如近期投递来的几篇纪实性稿子,大都以流水账的形式将工作的观感轻描淡写,但却只算“摸”到皮毛。像此类记叙性文章,要把握的应是事情背后所折射出的道理及更深层的感悟。
目前稿子写得良莠不齐,这就需要继续增加知识,提高文化素养,这样看问题的面才广,挖掘得也就深。人民艺术家老舍曾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俄国作家果戈里更是有一个近五百页的笔记本,上面记满了他平时看到的、听到的传闻趣事和警句谚语。想要写出有深度的文章,就必须在平时一点一滴地积累。现在我们已过接受传统学习的年龄段,被动学习的机会少之又少,但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不仅是对个人的整体素质有提升,也对写稿有帮助。
三、不断进行剪裁修改
稿件中最普遍的问题就是思路混乱,主题不明晰,缺乏连贯性整体性,往往开头是一回事,到中间突然转折,首尾不呼应,让读者一头雾水。文章的主题就好比是穿钱的绳子,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来统帅文字,那材料就像撒一地的铜钱,一团乱麻。
好文章是读出来的、改出来的,我们在写出来后一定要多读几遍,看前后是否一贯,说得是不是一回事儿。如果自己看不出缺点,就请别人的眼睛做镜鉴,家人、同事、编辑都是你的帮手,多让别人看,多用耳朵听,总没有坏处。文章中材料与主题的统一性、材料是否充分、深刻和细腻、认识的倾向性与社会功用的一致性、文字是否使用得当等等,都得一遍遍读、一遍遍改。实际上,读与改是没有止境的。 (编辑部 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