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认为,目标管理是组织根据社会赋予的使命,制订出自身发展的总目标,进一步层层分解出子目标,构成目标体系。实质在于下级人员参与管理,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寻求自由;是由外在管理转向自我管理,由他治转变为自治。
而目标管理往往容易因其结果导向而忽略掉过程,事实上,目标管理并不代表缺少过程控制这一环节,即便是管理者不控制,执行者也会控制。真正的目标管理,不仅关注结果,还要关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工作习惯。
首先,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所谓的目标和结果都将形同虚设、毫无价值;反之,如果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则会加速目标和结果的实现。其次,目标一旦达成就容易放松警惕,以为已经到达终点,实际上却在某种程度上又回到了起点,再定目标仍旧是重新摸索。如果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服务于每一次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则会事半功倍。
目标管理思维下的习惯培养,要把养成习惯当做目标,而不是把结果当作目标。具体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注重意志力的培养。意志力在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后天因素中排第一位。增强意志力,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习惯,还能够为培养其他习惯和达成目标做坚实的精神后盾。2、工作安排结构化,任务目标越小越好,分步去做,逐个达成。且要求管理者在目标管理过程中养成不传递过于宽泛的组织目标,而是要尽可能制定详细、具体、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的习惯。3、坚持微不足道的小事。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坚持久了也就成了习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能够不断改进工作方式,促进目标落地。
目标管理的过程中不可缺少对于工作习惯的培养,通过对良好习惯的培养,来促进目标管理由外在管理转向自我管理,由他治转变为自治。如此,才能够在工作中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甚至是配合默契的工作团队。
(总经理办公室 孙婷婷)